“你早上起来去开车,在接近车辆的时候,车辆已经识别出了你,根据过往记录的行为数据分析,它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你是否要去公司上班,并根据当时实时路况,导航自动调出去公司的最佳路线;你最喜欢的MP3音乐也被下载进车联娱乐系统。在你进入车辆的时候,会发现座椅已调到合适的位置,后视镜也调到了合适的位置。”大陆集团车身电子事业部车身与安全业务单元中国区研发负责人丁大宇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近日,在大陆集团的技术展...[详细]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所有特斯拉公司持有的专利将开放。随后,“技术丰田”也宣布向全球无常提供5,680项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的使用权。时隔一年,专利放开再度袭来。近日,福特汽车宣称将其手中上千项电动车专利和待审批专利对外界公开。不过,与前两者活雷锋式的开放有所不同,福特此次是有偿公开。但不管怎样,此前被视为制造业生命的技术专利终于不再藏着掖着了。从这三家企业公布的专利技术来看,...[详细]
北京九五智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朱文利女士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的变化都很快,大到汽车行业,出现了租车、汽车共享等全新商业模式;小到送外卖,有“饿了么”之类的打折App。然而,这个时代的变化有些太快了,就连近年来刚诞生不久的“车联网”一词的定义也已经有所改变。原本我们认为的车联网是数据共享、数据收集分析和车辆控制智能化的三者合一。而近日,看了杜先生与韦先生关于“中国车联网到底有没有卵用”话题...[详细]
近日,哈飞员工的维权事件让业界再次聚焦这个曾经的北方微车霸主。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长安福特入驻哈飞后,预计将仅保留约2000名原哈飞职工,剩余3000人将面临被裁命运,而部分被裁员工因怨愤就聚集到哈飞厂区门口进行维权。事件是否眼熟,2012年,曾经同属长安系的昌河汽车也上演过员工集体维权事件,甚至一度上升为暴力事件,并最终以彻底分家而告终,此次,哈飞员工可能要旧戏重演。哈飞,曾经辉煌一时老牌国企,但吃老本不思...[详细]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中国制造业似乎被一圈“欣欣向荣”的光环所笼罩着。然而,工业4.0包含的远不止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一些业内人士对其的理解似乎有些偏离轨道了——他们只关注技术和工艺,缺忽略了人。“所有系统和技术,都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不是围绕技术或者流程本身。” 敏实集团信息中心IT总经理林刚表示。近期,盖世汽车网对林刚进行了采访,就工业4.0的意义和内容以及作为IT部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详细]
阿里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王立成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下,汽车行业诞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就是互联网催生出的最牛逼商业模式之一。5月27日,由T圈举办的“2014中国好T车联网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中国车联网界的大佬们齐聚一堂,畅谈着“互联网+汽车”时代下的新玩法。借此机会,盖世汽车网采访到了阿里汽车事业部(注:4月8日天猫汽车与淘宝汽车合并为阿里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立成,就淘宝汽...[详细]
随着汽车工业对节能减排和防碰撞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轻量化将成为一大趋势已是业内共识。钢材、镁铝合金、增强塑料、碳纤维......越来越多的轻量化材料正在涌现,“然而,无论是从轻量化角度还是安全性考量,未来汽车用钢依旧是首选材料。”近日,VAMA首席执行官桑杰·夏玛先生在接受盖世采访时如是表示。“随着中国车市SUV、MPV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全民对于绿色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可以说,高强钢市场的‘春天’已然到来。”从材...[详细]
乘用车百公里6.9升的第三阶段油耗“红线”正在步步逼近。2020年,车企更是面临着百公里5升的严苛标准。政策重拳频出,车企的节能减排压力也可谓与日俱增。“5升/百公里确实是个极大的挑战。综合来说,我们认为小型化涡轮增压技术配备48伏环保驾乘系统将会是一个完美的组合。”近日,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及动力总成事业部总裁José Avila先生与大陆集团混合动力及电动车业务单元全球负责人Bernd Mahr博士在接受盖世采访时如是说...[详细]
作为全球最大的胶带制造商之一,德莎胶带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便开始进入了汽车行业,迄今为止,德莎胶带的产品已基本覆盖所有主机厂。在本次以“创新?升级”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德莎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行业胶粘解决方案供应商首次亮相,借着这次机会,盖世与德莎胶带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销售及市场总监王正就其在汽车行业的创新与升级胶粘解决方案、主要优势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探讨,以下是访谈实...[详细]
从左到右:摩斯链条高级工程经理王峰、摩斯技术系统/可靠性和测试工程总监Simon Barrette、博格华纳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hris Thomas、摩斯链条系统中国区销售总监车蕴奇油耗限值步步紧逼,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日趋严苛,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长期致力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传统内燃机的潜力似乎已被“压榨”到所剩无几。涡轮增压、发动机小型化、停缸技术、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我们已经可以如数家珍般地例举出众多的传统内...[详细]
近年随着国内节能减排压力的不断增大,着实让涡轮增压在汽车产业中火了一把,诸多上市新车被打上了“T”的符号。而就在去年,几家零部件巨头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投资扩产或新建工厂,当中则包括博世马勒涡轮增压系统中国工厂。博世和马勒在行业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且声名显著,然据了解,两家合作的涡轮增压项目2008年成立,2012年开始投产,去年下半年才在中国建厂,对于整个涡轮增压市场来说,可算得上是新来者。面对迅猛但竞争激...[详细]
在离静安寺不远的江宁路上,坐落着一幢透着老上海味道的红房子建筑,在这栋古老建筑的内部,有一群人正讨论着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原来,这里正在举办“德尔福自动驾驶技术媒体沟通会”, 此次的主角是来自美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的首席技术官及全球执行副总裁杰弗里·欧文斯。盖世汽车网在活动中对其进行了采访,就近期德尔福横跨美国的自动驾驶之旅及对自动驾驶进程的规划展开了探讨。德尔福首席技术官及全球...[详细]
随着全球车市步入稳定期,“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等词无疑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关键词。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法雷奥携其可助力二氧化碳减排与开发直觉驾驶技术的创新产品亮相。藉此机会,盖世与法雷奥中国总裁毕诺与法雷奥研发与产品营销高级副总裁Jean-Fran?ois Tarabbi就其带来的创新产品与未来在华战略规划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战略聚焦:致力于二氧化碳减排与开发直觉驾驶技术“法雷...[详细]
当新能源技术当红、自动驾驶呈现、互联逐步深入汽车领域,一切的新生概念正推动着汽车业发生新一轮的变革,同时也引起新一轮的思考:未来的汽车和交通究竟将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才是最终的趋势?针对此,或许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并不能准确的预测未来,预测长期变化的发展趋势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在于我们要积极地为市场的瞬息万变做好准备。我们怎样才能兼顾左右?唯有对未来各种的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面对...[详细]
自1995年在中国投资生产以来,迄今舍弗勒已走过了20个年头,“在中国经济黄金期的这20年陪伴下,舍弗勒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基于‘高效驱动,驰骋未来’的集团战略,可以说,舍弗勒一直处在汽车驱动技术的最前沿。”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舍弗勒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彼得·古兹默教授、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以及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总裁杨汉兵与盖世就舍弗勒最新驱动技术、未来中国市场战略规划等进行了深入...[详细]
作为“行驶”和“转向”系统的集成供应商,捷太格特的转向系统产品可谓“久负盛名”。“相较液压助力转向器(HPS)和机械式转向器(MS),无疑电动助力转向器(EPS)的未来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在本次的上海车展期间,捷太格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川正树在接受盖世的专访时,对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如是表态。“油耗大限正在步步逼近、SUV与新能源汽车势头正旺,作为不依靠发动机为动力来源且能助力车企降耗的转向...[详细]
随着汽车轻量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各类新型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范围也正在不断拓宽。那么面对这些新型材料的推陈出新,连接问题该如何解决?目前又有哪些创新解决方案可应对?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陶氏汽车系统业务部全球总裁韩德申、汽车系统业务部全球策略营销总监涂凯诺、亚太区商务总监朱成怡、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金琪、亚太区市场经理乐传华以及亚太区市场经理朱洪波向盖世展示了其针对轻量化领域的一系列智能解决方案。轻量...[详细]
佛吉亚集团董事长兼CEO 严德胜“国4”、“国5”、“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法规”……在这些法规的“紧逼”下,无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企业都在大力研发并推进新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然而,如果出发点只是为了满足法规需求,难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本届上海车展上,佛吉亚带来了汽车座椅系统、排放控制技术系统、汽车内饰系统及汽车外饰系统四大核心业务的新产品。盖世汽车网对佛吉亚集团董事长兼CEO严德胜进行了采访,...[详细]
讨论嘉宾: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交通研究所 副所长 刘惠萍;北汽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徐康聪;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于海生东风扬子江汽车(武汉)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总经理助理 雷洪钧讨论内容:刘惠萍:非常感谢刚才很多专家和嘉宾和我的互动,也很荣幸请到三位专家等会儿可以跟我们分享我们的汽车技术,还有和节能减排相关的一些他们的思考。首先请我们专家各 自简单的介绍一下,大概花一两分钟,介绍一下您...[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